3种粘结剂的对比
图2中B为HPMC电极其峰电流较大但峰电压差也较大,这是因为HPMC吸水膨胀在检测液中检测时水分子进入电极表层,电极表面易掉粉,影响了电极的可逆性.A 为醋酸纤维素电极,在扫描速度为10mV 时,峰电位差接近于59mV,峰电流比值接近于1,表明电极表面发生的是扩散控制的可逆氧化还原过程.醋酸纤维素具有网状长链结构粘结性强,与HPMC相比电极性能有很大的改善,但电极响应电流小.壳聚糖作为粘结剂制备的电极的响应电流明显高于前两种,这是壳聚糖本身具有粘性是优良的胶粘剂,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可与其它分子形成氢键的-NH2和-OH 基团,处于酸性环境时-NH2质子化形成-NH3+ 使壳聚糖成为带正电荷的高分子粘结剂,也因其带电荷增大了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使石墨粒子达到稳定的分散状态,防止粒子间重新团聚,使电极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壳聚糖石墨电极的氧化还原峰形状不尖锐峰电压差较大,电化学性能还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优化.
2.2 壳聚糖石墨电极的优化
壳聚糖制作电极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壳聚糖的质量分数、弱酸体积分数及石墨的固含量等,为研究各因素对电极的影响,进行了三水平三因素的正交试验以求得最优的电极制备条件.正交试验的设计及结果见表1和表2.(当石墨的固含量为84%时,浆料过稀不易制作电极,故设电流值为0.) 由表3可知各个因素影响电极电化学性能的次序为C>A>B,即主要因素是石墨的固含量,其次是壳聚糖的浓度,乙酸溶液的浓度影响相对较小.A2B1C2的电流最大但是其峰电压差较大,电极的可逆性较差.A2B3C1峰电流大,且Ipa/Ipc接近于1,电位差接近于59mV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最好.图3是A2B3C1在含0.1mol/L KCl的1mmol/L K4[Fe(CN)]6检测液中不同扫描速度(1~5:5mV/s;10mV/s;30mV/s;50mV/s;70mV/s)对该电极响应电流的影响,氧化峰电流Ipa与υ1/2呈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pa(10-4 A)=1.658v1/2-1.965,(r2=0.997),表明电极表面是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图4为经过优化后的壳聚糖C1 与前两种粘结剂电极的循环伏安对比图.
2.3 对苯二酚在壳聚糖石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性能
图5是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1mmol/L对苯二酚在电极上扫描2圈的循环伏安曲线,扫描速度为10mV/s.由图可看出对苯二酚在在电极上有一对可逆性良好的氧化还原峰,Ipa/Ipc=1.061.图6为扫描速度30mV/s,扫描圈数为8圈的循环伏安曲线,由图可知氧化峰电流相对偏差很小RSD=0.345%,表明壳聚糖石墨电极重现性好.图7是电极在检测液中不同扫描速度(1~5:10mV/s;30mV/s;50mV/s;70mV/s;90mV/s)对该电极响应电流的影响,氧化峰电流Ipa与υ1/2呈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pa(10-4 A)=9.328v1/2+1.276,(r2=0.983),表明对苯二酚在壳聚糖石墨电极表面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是受扩散控制
的.结 论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出壳聚糖为最优粘结剂,电极的响应电流随壳聚糖质量分数和石墨固含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石墨固含量超过90%后再增加石墨的固含量响应电流变化缓慢,综合各因素,体积比为2%的乙酸作溶剂、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5%、石墨固含量为96%时制备的石墨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在亚铁氰化钾和对苯二酚溶液中该电极上均能检测出一对较好的氧化还原峰,电极响应灵敏,可作为电化学分析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