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仰韶杏酒发酵工艺上海精科研究

仰韶杏酒发酵工艺上海精科研究

2015-03-11 21:52:38
[导读]该研究以仰韶杏为原料,发酵制得杏酒。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果胶酶澄清杏汁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10%,酶解时间18h,酶解度30℃。并且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

摘要:该研究以仰韶杏为原料,发酵制得杏酒。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果胶酶澄清杏汁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10%,酶解时间18h,酶解度30℃。并且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杏酒主发酵的各因素次序为: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初始pH值>接种量;杏酒主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5℃,初始糖度20%,初始pH值3.5,接种量3%。在上述条件下酿造得到的杏酒色泽金黄,澄清透明,稳定性强,酒体饱满,并且有悦人和谐的果香及醇香。

关键词:仰韶杏;发酵;影响因素

仰韶杏,又名鸡蛋杏,产于三门峡东部渑池县仰韶文化发源地,是当地水果类特产,并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单果平均重89.5g,最大的达126g,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其特点是个大、味鲜,果皮和果肉呈橙黄色,阳面有红晕,果肉质细韧、致密,富有弹性,纤维少,汁液多,甜酸适度,香气浓,品质上乘,富含糖、维生素、矿物质,营养丰富,加工性能好。[1-2]

目前,仰韶全县仰韶杏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年产量100余万kg,资源丰富。[3]但主要用于鲜食,部分加工成杏干、杏脯,深加工产品品种较为单一。该实验以仰韶杏为原料,进行仰韶杏酒酿造工艺的研究与探讨,以期获得风味独特的杏酒,并为仰韶杏深加工的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菌种

酵母:从鲜杏表皮分离筛选获得。

1.1.2 实验材料

仰韶杏:市售。要求果实新鲜,八至九成熟,无破损腐烂、霉变、病虫害、杂叶片等。

1.1.3 辅助材料

白砂糖:市售,优级,符合GB 317-2006。果胶酶、柠檬酸等:食品级,市售。其他试剂与药品:大麦芽、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酪蛋白、琼脂、偏重亚硫酸钾、维生素C、次甲基蓝、硫酸铜、盐酸、葡萄糖等,市售。

1.1.4 培养基

保藏酵母活化培养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酵母扩培培养基:一级扩培采用12°P左右的液体麦芽汁培养基。二级及三级扩培采用糖度10%的杏汁作为培养基。

1.2 仪器与设备

家用榨汁机、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电子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净工作台、高速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磁力搅拌器、手持式糖度计、酸度计、酒精计、附温度计密度瓶、全玻璃蒸馏器、容量瓶、玻璃器皿等。

1.3 方法

1.3.1 杏酒主要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按照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GB/T 15038-2006)进行。酒精度测定:密度瓶法;总酸测定:电位滴定法;总糖、还原糖测定:直接滴定法;糖度测定:采用手持式糖度计测定;pH值测定:采用酸度计测定;澄清度测定:分光光度法。

1.3.2 杏酒感官质量评定标准

杏酒感官质量评定标准参照GB/T 15038-2006中葡萄酒的品评标准,从外观、香气、滋味、典型性四个方面综合衡量杏酒的感官质量。满分100分,由5名品评人员组成品评小组,进行感官评定,最后取平均分为感官得分。杏酒感官质量评定标准具体见表1。

1.4 工艺流程

添加SO2↓仰韶杏→分选、清洗→去核、破碎、打浆→果胶酶处理→澄清、分离→调整成分(糖度,酸度)→杀菌→接种→主发酵→倒桶→后发酵→陈酿→下胶→调配→澄清→装瓶→杀菌→成品。

1.5 工艺操作要点[4-6]

1.5.1 原料分选和清洗

选择八至九成熟的鲜杏,去除有病害、残次、腐烂变质的果实。将鲜杏除去果梗、树叶等夹杂物,用清水冲洗干净,除去果实上的泥土、微生物和农药。

1.5.2 破碎、打浆

将清洗干净的鲜杏去核,按照原料质量1∶1的比例加入0.1%的抗坏血酸溶液,混匀护色处理后,用榨汁机打成果浆。

1.5.3 SO2添加

榨取果浆后,为抑制氧化及杂菌生长,要立即添加SO2,采用偏重亚硫酸钾,将果浆中SO2含量控制在80mg/L~90mg/L。

1.5.4 果胶酶处理

鲜杏果实中的果胶物质较多,可用果胶酶将其分解为可溶性成分,并提取色素和芳香成分等有效物质。将原果浆调整至pH 3~4的果胶酶最适pH值范围内,添加果胶酶,保温酶解。本试验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以杏酒的透光率为试验指标,针对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3个影响酶解效果的重要因素,采用L9 ( 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果胶酶处理果浆的最优条件。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2。

1.5.5 澄清、分离

果桨中酶解后于离心机上,4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

1.5.6 成分调整

主要调整糖度和酸度。取澄清杏汁,加入白砂糖,调整果汁糖度分别为16%、18%、20%、22%。为抑制杂菌生长,改善杏酒风味,采用柠檬酸及NaHCO3进行杏汁酸度调节,调整pH值分别为2.5、3.0、3.5、4.0、4.5。通过观察发酵结果,考察糖度、酸度对杏酒发酵的影响。

1.5.7 杀菌

杏酒发酵过程中为抑制野生酵母及杂菌的生长,影响酒的质量,在接种发酵前采用90℃水浴,杀菌20min。

1.5.8 发酵

酒母制备:酵母保藏斜面采用麦芽汁培养基转接活化,25℃~28℃培养48h左右。活化后的酵母,无菌操作转接1~2环至装有10mL麦芽汁的试管中,25℃~28℃培养24h,进行一级扩培。二级扩培采用鲜杏打浆酶解后的杏汁作为培养基,将一级扩培的种子液转移至100mL的杏汁中25℃~28℃培养24h。三级扩培同样采用杏汁作为培养基,在二级扩培的基础上再进行10倍扩大,25℃~28℃培养24h。最终得到的三级扩大培养液,作杏酒发酵用的酒母。接种:按1%、5%、10%的接种量将酒母加入澄清杏汁中。主发酵:加发酵栓,密闭发酵,控制发酵温度分别为15℃、20℃、25℃、30℃、35℃。定期测定发酵液的总糖、总酸、酒精含量,每12h称重1次,连续2次重量不再变化,糖度、酒精度数基本稳定后,结束主发酵。倒桶:主发酵结束后进行倒桶,分离出酒脚等沉淀物,转入后发酵。后发酵:主发酵结束后,分离出酵母泥,加发酵栓继续进行15d后发酵。后发酵、陈酿:主发酵结束后,分出的粗酒装入预先用SO2熏蒸过的后发酵罐中密闭发酵15d左右。后发酵结束后,倒桶分离酒脚,将酒液进行低温陈酿。为防止酒因氧化而早熟,陈酿期间尽量少酒液与空气的接触,酒桶应尽量添满不留空隙。

1.5.9 下胶

为提高酒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去除酒液中的胶体、蛋白质等成分,防止其形成浑浊和沉淀。下胶时采用酪蛋白,具体方法是:将2g酪蛋白加入到20mL 5g/L的Na2CO3溶液中,水浴加热溶解后,定容至100mL。按照1L酒加入10mL酪蛋白溶液的用量,进行下胶处理。

1.5.10 调配

原酒经陈酿后,为达到各成分比例适当,酒体协调,典型性好,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需进行糖度、酒度、酸度的调配。糖度可以采用添加白砂糖来调整,酸度采用柠檬酸调整,具体方法是:白砂糖先用软化水制成糖浆,一般每100L水可加200kg白糖,并将所需补加的柠檬酸也溶于糖浆中,溶解的糖浆冷却后可直接加入到原酒中进行调配。酒度可用脱臭食用酒精进行调配。

1.5.11 澄清

用硅藻土对调配后的酒液进行澄清。具体用法是:向酒中加入0.5%的硅藻土,边加边搅拌,混匀后先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1遍,再用快速定滤纸过滤2遍。

1.5.12 装瓶杀菌

澄清过滤好的杏酒装瓶加塞,进行巴氏杀菌,即60℃水浴灭菌35min。


相关文章